环球新资讯:十年禁渔期!达州渔民“上岸”了
来源:掌上达州    时间:2023-07-03 17:23:30

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工作启动。

禁渔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势在必行。


(相关资料图)

达州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也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同时,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华鲮、大鲵、岩原鲤、重口裂腹鱼等珍稀水生动物。

我市共有1827名退捕渔民。他们中不少人是从小生长在江畔,几代以打鱼为生的大龄渔民。这些退捕渔民曾一度忧虑,在仅有打鱼技能、学历不够高、没有年龄优势的情况下,能否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在提供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等一系列帮扶政策支持下,许多渔民比预想更快地找到了新出路。

禁渔两年,退捕渔民们上岸了,而且是脚踏实地的上岸了。

回归水岸

守护家乡绿水青山

蒲泽林是在通川区江陵巴河畔长大的第二代渔民,今年54岁的他打了20多年的鱼。

禁渔期前,每天早上3点过,蒲泽林就准时出发,一起去收傍晚在巴河布下的几个渔网。运气好时,几十斤的鱼捕到过,运气不好,一两条鱼也捕到过。收鱼后,蒲泽林还要赶往早市卖鱼。白天也很忙碌。上午,蒲泽林在家做准备工作,整理渔网装备。下午,则再下一次网,到傍晚时分捕第二波鱼。

打鱼虽不易,但蒲泽林觉得老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也没想过换职业。实施禁渔后,蒲泽林常坐在江边发愁。在转型期间,市水产发展中心、人社局组织开展了很多帮扶工作。了解到有护渔员这个公益性岗位之后,蒲泽林很感兴趣。护渔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巡河,查看河边有没有非法捕捞行为并进行劝导。身为老渔民的蒲泽林太熟悉这片水域了,哪些地点鱼多,哪些地点好下网,水面上漂的是不是网具的浮标,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凭借着专业能力,蒲泽林也顺利成为了一名护渔员。

如今,蒲泽林每天沿巴河巡逻4、5次,开展日常巡护和宣传工作。在劝导非法捕捞者时,除了介绍禁捕政策、休闲垂钓管理办法、禁用渔具等知识外,蒲泽林也讲他观察到实施禁渔后巴河生态环境一些变化,“现在,家乡巴河的水更清了,鱼的种类、数量也多了不少。晚上用手电筒照到水面,能看到成群的鱼在游动,这在以前很少见。”

这些变化其实也让蒲泽林逐渐理解了禁渔的意义,守护家园青山绿水的意义。

成为护渔员后,蒲泽林的账户里有了每月到账的固定收入,相较于以前打鱼时不固定的收入,现在感觉更踏实。同时,他也跟爱人在好一新开了一家售卖养殖鱼的店铺,收入来源更多了。他对未来的生活有了信心跟憧憬,“最近也在考虑学习养殖技术,以后自产自销。”

目前,像蒲泽林这样的护渔员,我市共有106名。

提升技能

考厨师证开农家乐

今年57岁的曹全,初中毕业后就子随父业,在家乡通川区磐石明月江以打鱼为生。

曹全自认自己喜欢学习,爱钻研爱动脑筋。在明月江,因捕鱼技术高,曹全颇有名气。除传统水面下网捕鱼外,他还常划船沿河动态捕鱼,由此收获常好于其他渔民,一天赚好几百的时间也挺多。

禁渔期启动前,为保护江河生态,在每年鱼的产卵期,我市也执行3月到6月时长4月的禁渔期。这个空档,曹全开始尝试跟家人一起种蔬菜、养家禽。同时,曹全也在考虑转型,他已感到打鱼的前景并不乐观,“打鱼靠天吃饭,运气不好收入不高的时候挺焦虑的。”

禁渔期后,我市水产发展中心、人社局等单位先后系统梳理,全面掌握退捕渔民健康状况、就业状态、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参保缴费等情况,纳入台账管理并动态更新,实行“一人一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技能培训也是重中之重,市水产发展中心、人社局等单位广泛收集退捕渔民培训需求,根据退捕渔民技能特长和转产就业情况系统开展。

在“十年禁渔”启动后,曹全上交了渔具,成了较早主动作为的一批渔民。在多项技能培训中,曹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烹饪培训。学成后,在相关单位的支持鼓励下,曹全跟家人开起了农家乐,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江边风景不错、价格比较划算、离城区较近,加上曹全的拿手菜,曹全的农家乐现在很受城内老年人的欢迎,收入已远超当年渔民的收入。

“找到新的一技之长,就能继续做个踏实的手艺人,就有了开始新生活的勇气,”,曹全表示。

自主创业

打造现代家庭农场

“十年禁渔”启动之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需求,市水产发展中心、人社局等单位面向我市433名务农退捕渔民,组织开展“送培训下乡”“坝坝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等活动,把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涉农实用技能培训送到田间地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单位也落实创业指导、跟踪服务、创业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帮扶政策,帮助退捕渔民自主创业。

达川区虎让乡陵江村退捕渔民李培燕就是此项帮扶活动的受益人之一。

渔民李培燕在退捕之后,决心在家乡自主创业。通过福利政策,李培燕从农业银行成功获得几十万元贷款。通过跟踪服务,李培燕共流转300亩土地,创办家庭农场。农场包括种、养两个部分,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的同时饲养肉牛。

此前,李培燕在捕鱼时主要采取的仍是比较原始、传统的捕捞方法,他感到捕捞效率并不高。建设家庭农场时,他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李培燕决定重金引入现代化设备,提升种养效率,打造现代农业。他先后购买了拖拉机、脱粒机等设备。现在,家庭农场能够对农作物进行初级加工,比如将玉米的秸秆利用起来,进行加工处理再对外出售。此外,李培燕也尝试建设生态农业。目前,家庭农场种植肉牛吃的草,而牛的排泄物可成为农场的天然养料。

李培燕自认虽是农民出身,有种养的基本常识,但对如何打造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更多还是依靠技术专家的紧密帮扶。

今年入春以来,雨水充足,家庭农场玉米长势喜人,收成不错。栅栏里的母牛也已产崽,被提前预订。事实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农场已经盈利。李培燕还有意愿继续扩大种养种类、规模,大步向岸上的致富路迈进。

来源:掌上达州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数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